1、拓展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1、法制环境不适应
其主要表现,一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不完善,运行规则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相当常见,信息虚假、不对称的状况比较紧急;二是资源配置、管理、借助是不是合理、有效、科学的规则不清楚,政府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目的不定位,绩效管理还处于自发、半自发状况,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审计很难考量和评价;三是法律授权不清楚,虽然规定审计机关要对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但很笼统,而且仅指财政财务收入支出,对资源环境、政府效能等均未授权,同时,对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也未明确。
2、技术办法不适应
近年来,虽然也总结研究了一些现代审计技术办法,如内部控制评测技术与办法、审计抽样技术与办法、审计取证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技术与办法、审计结果报告编制技术与办法、舞弊审计技术与办法,特别是审计信息化的迅速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大体上看,就全国而言,主要还是传统的查帐,审计调查的办法、系统剖析的办法、审计抽样等办法运用还非常差,审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还非常不平衡。
3、绩效审计没统一的办法和技术
因为评价对象的不同,审计职业界不可以为绩效审计提供一个统一的办法和技术。审计职员在绩效审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与被审计事情相适应的技术和办法进行审计。比如高速公路系统可以用实地检查的方法,确定高速路的状况和维护系统是不是有效;而保健、福利、教育、公共安全等部门,却极少能运用精准的衡量方法,审计职员需要更多地使用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学的看法和办法来衡量。绩效审计办法和技术的不统一,给审计职员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也使审计的风险加强,给审计证据提出了更高的需要。
4、绩效审计需要审计职员拥有更高的素质
绩效审计需要多元化和革新的办法,需要多学科的常识。传统的财务审计职员视线相对狭窄,缺少评价政府工作绩效的意识、常识及技术技能。审计职员在拓展绩效审计时需拥有相应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这里的胜任能力除去传统财务审计所需要的胜任能力的意思外,还需要审计职员具备不同于普通的政府员工的才能和愈加专门的专业常识,可以深刻地理解政府审计工作,在评议政府营业额时形成深刻而中肯的判断。拓展绩效审计的政府审计机关因此需要储备很多专业的人才,包含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财会与工程方面的人才等。
2、拓展绩效审计的具体对策
1、增强拓展绩效审计的意识
这就是审计工作者无论是审计实务还是理论研究,都需要增强依法独立、宏观全局、求真务实、探索革新的意识。依法独立进行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本质特点,失去了独立性,国家审计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所以,无论是财务审计还是绩效审计都需要坚持。宏观全局就是在审计中需要立足全局,树立“大局、大势、大策”的看法,要用辨证、系统、科学、进步的见地审视审计事情,比如审计一个项目,要从这个全局看项目,修一条路、一座桥,不只要审核投入产出,更要剖析对生态环境、生活水平的影响。求真务实就是对每一个审计事情,无论涉及到任何环节,已产生和将会产生任何客观后果,都需要弄个水落石出,客观公正地剖析反映。探索革新就是要大胆借鉴,大胆实践,不可以等靠要,不要怕失败。海外绩效审计搞了几十年也无固定模式,海外也是从失败中进步起来的。如澳大利亚1980年审计邮盟柜台服务的管理,历时4年,花了35万澳元,因审计范围不清楚而不能不舍弃;1983年审计国防部,因“审计建议缺少有关性,剖析拙劣,建议肤浅”而遭到强烈指责。同时要加大理论研究。理论是实践的总结,行动的先导。必须要紧跟实践的脉搏,既要介绍借鉴海外的做法和理论成就,更要总结研究国内实践的经验,形成中国特点的绩效审计理论。
2、未雨绸缪,为迎接绩效审计的挑战作好筹备
第一,审计机关应组织进行绩效审计的培训,让绩效审计的理念深入人心;第二,审计机关可以选派一些审计职员到绩效审计搞得好的国家去学习,具体领会绩效审计的操作,积累实战的经验;第三,在国内广泛拓展绩效审计的研究,从理论上探索拓展绩效审计的路子、办法和准则;第四,拓展绩效审计的试点项目。开始时,选择那些规模小的项目,然后再选择一两个跨部门的项目作试点,为绩效审计的全方位拓展探索办法、积累经验。